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11日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30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
他曾是举世瞩目的科研明星 却在功成名就之时突然“消失” 他隐姓埋名17载 带队研制核武器 托举起中国的核大国地位! 他就是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王淦昌 他用一生的时间 完成了自己许下的...
送别2023年,我们迈入令人期待的2024年。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公历2024年为闰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将到来的农历甲辰年(龙年)则是平年,全年共有354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
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提出并主持研制的“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梦飞)”,于12月21日首次获得蓝黄红三通道同时出光的天体图像。望远镜研制团队27日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发布该望远镜拍摄的首帧真彩色天图。 ...
百年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探月探火、载人航天、“天眼”远望、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当前,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9日报道,300多年来,三个物体如何在稳定轨道上彼此环绕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数学家,在最新研究中,保加利亚数学家为这一复杂的三体问题找到了12000多个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已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
地中海上,今年上半年交付的全球最大吨位豪华客滚船“莫比 范特西”轮正在徜徉;万里之外的珠江之畔,同等规模的2号豪华客滚船停在码头正待交付;高耸的龙门架下,数艘豪华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半潜船等大型船舶在同...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幻事业发展曾经遇到过一次大的起伏。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学春天的到来,曾有大量的科幻作品涌现,包括西方作品的输入。当然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这就引起了要不要鼓励和支持科幻创作...
极地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也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